近年來,寧夏固原市彭陽縣高度重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務,廣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以文明素養提升行動為主線,統籌推動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大力提高社會文明程度。
彭陽縣城航拍
堅持黨建引領 推進農村思想政治工作“有力有行”
強化理論武裝,堅定理想信念。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制定印發《彭陽縣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規劃》,利用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新時代文明實踐大講堂等活動,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四史”學習、“五觀”教育及中央、區市黨委重大會議精神等作為學習和宣傳宣講重要內容。近年來,全縣各鄉鎮、各行政村(社區)每年組織學習平均3000場次以上,各類宣傳宣講活動2400場次以上,有效推進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常態化、長效化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印發《關于鞏固拓展黨史學習教育成果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的實施方案》《彭陽縣關于開展“強國復興有我”“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主題活動實施方案》,鞏固拓展黨史學習教育成果,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通過開展常態化長效化學習、系列宣講活動、閱讀一批經典書籍、歌唱一批愛國歌曲、觀看一批革命影片、組織一次緬懷活動、組織一次體育比賽等7項活動,開展黨史學習教育5700余場次,更好用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增長智慧、增進團結、增加信心、增強斗志。廣泛開展“我和我的祖國”群眾性活動,舉辦農民豐收節、社區鄰里節、文藝演出、民族團結進步展覽等各類活動,讓各族群眾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在共居共建共享中加深理解、增進感情。
喬家渠毛澤東宿營地
彭陽梯田
堅持守正創新 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有禮有序”
持續推進移風易俗。組織拍攝彭陽移風易俗微電影《遠去的新娘》,編排《燕子抗彩禮》小品等。對全縣零彩禮、低彩禮、婚白喜事簡辦等典型戶進行了摸底排查,審定先進典型線索戶12戶,廣泛宣傳報道李超、馬效伸、虎進芳等移風易俗先進典型10余期。深化拓展文明實踐。制定印發《彭陽縣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實施方案》,全面建設完善縣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個,鄉鎮實踐所12個,行政村(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162個,新掛牌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9個、新時代文明實踐點23個,實現新時代文明實踐建設全覆蓋?,F有各類志愿服務隊316支,注冊志愿者人數超3.8萬人。堅持自上而下組織和自下而上推薦相結合,常態化開展道德模范和身邊好人評選活動,榮獲全國道德模范稱號1名、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2名;推選楊鳳鵬等6名全國勞動模范,姬文知等44名區市級勞動模范。創新開展“新時代文藝輕騎兵”志愿服務進社區暨“文明素養提升”系列宣傳活動40余場次。
精美墻繪
彭陽縣2023年“閱享新時代共筑書香彭陽”閱讀推廣暨“4·23”世界讀書日閱讀分享會。
堅持文化賦能 加快鄉村產業發展“有聲有色”
培育文化經營單位。緊緊圍繞打造“文化強縣”戰略目標,充分挖掘資源優勢,逐步拓展文化產業領域,不斷豐富文化產業種類。全縣共有138家文化經營單位、文化產業工作人員780余人。扶持發展了多項民俗工藝品文化產業,輻射群眾上千人,帶動員工年人均創收達2萬元。打造特色民俗文化品牌。以彭陽民間民俗文化為特色,推出山核桃、刺繡、剪紙、麥稈畫等手工藝品,設計開發研制文創產品。結合鄉情民俗文化,在12個鄉鎮示范村打造非遺展廳,發展文化創意有限公司5家,文化旅游車間3個,書畫、雕刻、工藝美術等工作室10個,書院1個?,F有自治區級非遺名錄保護項目2項(草編、紙織畫),市級非遺名錄保護項目7項;市級非遺保護傳承基地4個(剪紙、刺繡、麥稈畫、蜂蜜釀酒非遺保護傳承基地)。做強文旅產業,促進文旅融合。圍繞“千年古邑·紅色沃土·生態彭陽”品牌,立足“紅色、古色、綠色”三色資源,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全面推動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打造“古色、紅色、綠色”三條精品鄉村旅游線路,通過把全域旅游與鄉村振興相結合,深度挖掘旅游沿線及景區周邊鄉村的歷史文化、農耕文化、民俗文化,開發具有鄉土特色的鄉村旅游精品項目,打造獨具特色的鄉村旅游品牌,走出了一條科學保護、合理開發、獨具特色的彭陽文化旅游發展之路。
彭陽縣金雞坪梯田公園
文明交通 有禮有序
堅持完善體系 提高鄉村治理能力“有條有理”
完善黨建引領治理機制。堅持把黨建引領貫穿于基層治理全過程各環節,推行“一個功能型黨支部組織領導+一個綜治中心實體化機制化運行+三張清單督辦考核”的基層社會治理“1+1+3”工作機制。在各鄉鎮統一設置“五辦四中心”,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全縣所有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8萬元以上,打開了鄉村治理新格局。構建網格管理治理格局。彭陽縣將農村劃分為162個大網格、2230個小網格,配齊專兼職網格員,充分調動綜治、網格員等資源力量,對各類矛盾糾紛和風險隱患進行“大走訪、大摸排、大起底”。對排查出的矛盾糾紛和風險隱患,由綜治中心具體負責,統一受理、分類登記,建立“問題清單”,做到底數清、情況明、不漏網,實現大事全網聯動,小事一格解決。今年以來,累計登記化解各類矛盾糾紛上千余件。同時,提升應急保障能力,組建各行業應急救援隊伍33支2366人,指導各村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實現村民事村民議。提升平安建設治理效能。實施治理爭效行動,開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全縣162個村(社區)全部配齊法律顧問,培養“法律明白人”,加強綜治中心規范運行,建設“一村一輔警”“一村一警務室”,“楓橋式派出所”創建成果得到區市縣主要領導批示肯定、“五好”信訪被自治區信訪辦轉發全區學習。全面推進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1+1+3”工作機制,形成問題聯治、矛盾聯調、工作聯動、平安聯創工作格局。(供稿:寧夏回族自治區文明辦 彭陽縣委宣傳部)